• 大运河后申遗时代运河的保护
发布于 2018-11-28 10:31:53

延绵二千七百多公里的大运河静静地流淌了2500年。由于申遗,如今的运河,尤其是扬州境内的运河河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流水依依、芦苇青青、柳絮飘飘,大大提升了运河的生态品味,改善了运河两岸的景观与人居环境。

运河跨越六省两个直辖市,流经城市35个,目前重要遗点58个,分布流域广、修缮、保护呈度不一,就扬州市申遗材料就有三千多册。扬州是大运河的牵头申遗城市,也是大运河的起源地,更是大运河遗产点较为集中的地方,扬州与大运河同时兴衰,首批申报的大运河世界遗产点段共有27段河道和58处遗产点,扬州境内6段河道、10个遗产点。扬州作为中国历史化名城,大运河申遗成功,无疑是给扬州又增添了一块“金字招牌”。放大名城效应,巩固好申遗成果,让大运河可持续发展,永葆活力是运河名城扬州应尽的义务。如今,大运河已全面进入后申遗时代,大运河该如何保护?我们扬州人到底要做什么?我想,我们扬州不但要成为牵头申遗城市,更要自觉成为大运河保护的牵头城市,为整个大运河沿线的所有城市和两岸人民树立保护运河的榜样城市。

大运河是活态遗产,至今仍然发挥着通航与水利功能,大运河的申遗成功,仅仅是遗产保护的开始。接下来大运河沿线的保护任务难度还将十分巨大。我们既要注重大运河本身这个点的保护,也要重视核心区的保护,同时,对于大运河缓冲区,也要加强保护,要严格控制大运河缓冲区的建设行为,提前做好规划控制,大运河沿线的旅游开发已经成为古老河道促进民生发展的重要渠道。

国家文物局的态度也很明确,对大运河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重视也是支持的。由于宣传不到位、加上沿大运河两岸的有些乡镇负责人不够重视,因此老百姓错误的认为,大运河申遗有什么用?JTP有什么用?招商引资有什么用?和我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大运河申遗和他们本身的经济、生活挂不上钩,貌似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益处,因而,从基层领导干部到普通百姓,对大运河申遗后如何保护普遍意识不高,大运河后申遗的开发与保护任务任重而道远。本人是个文艺工作者,对大运河申遗过程、情况知之甚少,仅粗略提几点个人想法,不到之处欢迎专家拍砖。

我提出以下三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在大运河畔立“大运河源头”大石碑,尽快出台《扬州市大运河商旅开发规划》和《扬州市后续申报大运河世界遗产点段增添项目名录计划》实行大运河沿线城市的资源共享,加强与大运河沿线运河城市的联合研究,拓宽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空间。组织专门班子编纂《中国大运河志》、《中国大运世界遗产点段文献暨图谱大观》,进一步挖掘和梳理有关大运河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人物传奇等把它汇编成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大运河历史博物馆。大运河有很多名胜古迹与人文故事,扬州应该在这方面先带头做起来,给大运河沿线城市村立榜样,比如瓜洲古渡,杜十娘的故事家喻户晓,还有其他很多古地名、历史人物、扬州八怪、民间故事等,都可以加以梳理把它和古运河联系在一起做足文章。大运河流经地域广,遗产点构成复杂,涉及部门众多,保护管理协调难度很大。从大文化的角度来说,人类对真善美的热爱是共通的。

只要在传统的题材上找到新的创意,挖掘出新的时代精神,不仅可以对传承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有所贡献,同时也会有好的市场反响。我认为,在大运河申遗保护上扬州人要做主力军。我们要主动引导各地充分利用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极积打造大运河世界级黄金旅游线。扬州市还可在“大运河名城”和“隋唐文化城”金质名片上下功夫、下气力打造,加强大运河文化和隋唐文化捆绑研究与合理利用,为大运河注入新的活力。

近三年来,江都区正在抓紧“一区六园”的建设,依托文化名镇邵伯镇,加快建设以邵伯湖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一核多点”文化旅游产业园,游客的造访,文化产业园试营运以来综合收入已高达2亿多元,当地老百姓也跟着大运河申遗带来了看得见摸的着的收入,老百姓对大运河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建立大运河科学开发体系、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如:在大运河沿线的重要乡镇,规划建设旅游观光、餐饮商街、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园,在创意园里建立非遗传人、非遗项目表演展示区,让非遗传人通过非遗项目产生造血功能,形成真正的文化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让非遗传承和保护事倍功半。从而实现运河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娱乐休闲、旅游观光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良性互动,发挥地方文化遗产特长,增加产业效能、惠及民生、促进扬州和大运河沿线城市经济、文化双引擎连动发展。

二、要建立实质性保护条例,有关部门要设立大运河保护基金、引进人才、体制创新,要把大运河沿线乡镇党政一把手与保护大运河实际行动纳入政绩考核,强化法治保障体系,动员和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尤其要重视并成立大运河保护志愿者协会,政府部门要对大运河保护有功人员,要定期进行精神鼓励和必要的奖励发放。

大运河申遗两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依然不健全、立法工作滞后、保护规划与水利、交通、生态建设等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不衔接,各地对大运河保护的态度冷热不均,还有一些未列入遗产的文物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亟待加强,有些地区存在拆真文物建假古董的盲目开发现象。

三、对大运河的污染源治理要做到不留死角,要派专人定期在运河两岸进行巡查,发现违法犯罪的或者说是乱扔垃圾乱排污水者要依法移送到司法机关进行处置,除了检测出水口的污水,还要对行驶在河中的每一艘船舶进行跟踪调查,对于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船舶要责令整改或停运,巩固大运河申遗成果。大运河申遗它只是一个起点,申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申遗也是对大运河历史价值的肯定,更是中国向国际社会的承诺。保护好大运河的相关立法工作要尽早启动,让大运河保护将做到有法可依,后申遗时代,大运河保护工作更具挑战性。

大运河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不仅仅是恢复一条运输航道,而是用运河的活力挖掘沿线地区潜力,以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城市为依托,搞好遗产保护和生态建设,用大运河这条“黄金水道”把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贯穿起来,形成一条纵贯南北的历史遗产廊道,以沿河产业带布局调整带动沿河经济转型、社会发展。要积极稳妥地搞好开发利用。加强现代水网建设,合理配置沿线水资源。以大运河为轴线,统筹规划建设沿线综合交通网,大力发展运河航运,水产养殖,打造黄金水道,加强公路、铁路、航运、水运四大交通体系的衔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建设,着力建设大运河生态经济带,逐步形成大运河沿线各个城市的特色产业。

总而言之,对扬州来说,大运河后申遗时代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当下,迫切需要扬州市政府、广大城乡老百姓、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我们大家一起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我想,只要我们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使、后申遗时代大运河保护的一切不利阴霾一定会散去!

作者:江苏省扬州市政协委员吴高龙